在臺灣與日本一樣,水產品一直是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然而近年消費者對魚的信任與購買意願逐漸下降。日本的統計顯示,自2002年起,人均魚介類消費量持續下滑,2006年甚至被肉類超越。研究者指出,烹調麻煩、飲食習慣轉變固然是原因,但更深層的問題可能來自「資訊不對稱」。 魚肉鮮度與脂肪度決定了風味與安全。然而,消費者在超市面對一盒盒包裝好的魚貨時,往往無法判斷其品質,只能憑外觀或價格選購。過去魚販與顧客面對面交流時,會告訴顧客「今天的推薦」或「適合的料理方式」…
在臺灣與日本一樣,水產品一直是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然而近年消費者對魚的信任與購買意願逐漸下降。日本的統計顯示,自2002年起,人均魚介類消費量持續下滑,2006年甚至被肉類超越。研究者指出,烹調麻煩、飲食習慣轉變固然是原因,但更深層的問題可能來自「資訊不對稱」。 魚肉鮮度與脂肪度決定了風味與安全。然而,消費者在超市面對一盒盒包裝好的魚貨時,往往無法判斷其品質,只能憑外觀或價格選購。過去魚販與顧客面對面交流時,會告訴顧客「今天的推薦」或「適合的料理方式」…
圖 冷凍自動倉儲「LOGI FLAG TECH 所澤1」示意(出處: マイナビニュースTECH+ 企業IT 「LOGI FLAG TECH 所沢I」冷凍自動倉庫 ) 在面對氣候變遷與消費行為變化的雙重挑戰下,冷鏈物流已從「維持低溫」的技術支援角色,轉化為攸關食品品質、市場競爭力與產業韌性的關鍵核心。本期援引三井物產戰略研究所高島勝秀的研究報告,介紹「日本冷鏈物流現況與展望」,藉由日本食品物流在冷鏈上的戰略佈局,作為臺灣農業生產與運銷體系的發展參考。…
圖 Green Beans的「鮮度+」標誌,提供產品保鮮一週的保障 (來源: Green Beans by AEON ) 在日本,冷鏈已從「保存手段」進化為「商品價值的核心」。由永旺(AEON)集團推出的網路超市 Green Beans,自2023年起推出「鮮度+」系列產品,提出「一週鮮度保證」(包含到貨日當天在內,共7天的保鮮期),成功建立高黏著度的消費者基礎。其全程冷鏈與鮮度管理模式,不僅提升顧客滿意度,也改變生鮮採購習慣,可供臺灣農業產銷與通路…
圖 日本各地區11型棧板的導入與評估狀況 在 上一期 中,我們談到伴隨日本進入少子超高齡社會,勞動力短缺問題加劇,加上自2024年起正式實施的卡車司機工時上限法規(俗稱「物流2024年問題」),日本批發市場與整體農產品物流體系面臨劇烈轉變。這次將與大家分享日本農林水產省的政策作為,以作為臺灣農業生產與物流體系轉型的參考方向。 日本物流2024問題背景與課題 日本農產品與食品97%依賴公路運輸,尤其生鮮產品對低溫與配送效率要求極高。然而,日本冷鏈物流存…
豐洲市場,來源:Arne Müseler / www.arne-mueseler.com , CC BY-SA 3.0 de 伴隨日本進入少子超高齡社會,勞動力短缺問題加劇,加上自2024年起正式實施的卡車司機工時上限法規(俗稱「物流2024年問題」),日本批發市場與整體農產品物流體系面臨劇烈轉變。本文聚焦這場變革如何衝擊生鮮物流現場,並藉此提供臺灣農業生產與物流體系轉型的參考方向。 勞動新制上路,長距離物流面臨瓶頸 根據最新規定,卡車司機的時間外工…
臺灣的消費趨勢常有「遞延」日本的現象,因此日本市場的最新動態與分析,對臺灣農業生產者及冷鏈物流業者具參考價值。本文透過日本冷凍蔬菜市場近十年的詳細消費數據分析,探討市場規模變化、主流食材市場占比的轉變,以及消費者屬性和行為的趨勢,作為臺灣業者未來策略布局的重要參考。 日本冷凍蔬菜市場的十年轉型之路 疫情催生新需求,市場規模翻倍成長 從2015年到2024年,日本冷凍蔬菜市場經歷顯著成長。2020年疫情爆發後,消費者對於食品的保存性與便利性的需求大增,使得…
近年冷鏈技術在蔬果加工領域的應用快速擴展,特別是在截切、冷凍、冷藏等方面。無論是在歐美還是日本市場,消費者對於便利性、健康性及永續性的高度需求,推動蔬果冷鏈加工技術的創新發展。 市場動能強勁,需求穩定成長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Spherical Insights 指出,2023年全球冷凍蔬果市場規模達 305 億美元,預計2033年將擴大至53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5.68%。這一趨勢主要受到即食(Ready-to-Eat)與即煮(Ready-to-C…
冷凍食品因其便利性及長期保存的特性,逐漸成為現代家庭餐桌的常客。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意識提升,如何確保冷凍食品從產地到餐桌都能維持高標準的衛生管理,已成為農業生產者與冷鏈物流業者必須關注的重要議題。本文以日本冷凍食品工廠Frigo為案例,介紹冷凍食品製造過程中的衛生管理流程。 獨特場景設計,預防衛生風險 Frigo強調從空間規劃階段就開始思考如何減少衛生風險的發生,其工廠的特殊之處在於其主要加工區位於大樓六樓,這項設計主要是為了從根本上減少昆蟲等外來生物…
出處:雲南省の「生花工場」を支える科学技術 在花卉產業中,「選別」與「分級」指對收穫的花朵進行品質篩選和等級分類。以切花為例,生產者會根據花莖長度、花苞大小、開花程度、重量和外觀缺陷等指標,將花朵分為不同等級。在傳統作業模式下,花卉的分級與包裝極度依賴人工。根據產業估算,這類作業通常占據整體勞動成本的四成以上。隨著人力資源日益短缺,加上年輕世代從農意願低,花卉業者正面臨「人難找、工難留、成本高」的三重挑戰。 此外,由於人工分級標準不一、操作熟練度差異…
隨著全球消費者對農產品品質要求日益提高,傳統手工選別方式逐漸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促使產業快速轉型朝向自動化、人工智慧(AI)及機器學習等技術應用。這種轉變不僅能提高產品品質與生產效率,更能有效降低人力成本並促進永續發展。目前業界普遍採用的選別設備主要有以下四種: 光學選別機:透過相機、雷射或紅外線感測器,依據顏色、尺寸及表面瑕疵精準選別,廣泛用於蘋果、番茄、馬鈴薯等產品。 重量式選別機:根據產品重量進行分類,適合馬鈴薯、洋蔥等需確保包裝重量一致性的產品。 …
出處: CAS冷凍の仕組み 農產品採收後迅速劣化,口感流失與營養流失的情況對生產者與運銷業者而言都是重大挑戰。消費者總希望吃到最新鮮的產品,但冷藏保存或傳統冷凍往往難以滿足這樣的需求,產品經常在解凍後失去原有的風味與口感,甚至導致大量滴液(drip)流失,造成營養流失和產品價值降低。日本研發的CAS(Cells Alive System,細胞活存系統)凍結技術,有助於改善前述問題。 傳統冷凍的難題 傳統的冷凍方式在凍結過程中會導致食品內部水分形成較大…
在農產品供應鏈中,鮮度維持一直是農業生產者與冷鏈物流業者關注的重點。收穫後不久,蔬果容易因水分流失而脫水、枯萎,肉品和鮮魚在儲運過程中也可能因溫濕度不穩定而變質。這些問題不僅影響產品銷售價格,還可能導致退貨或浪費。 儲運過程中的品質問題大多來自於溫度與濕度控制不當。傳統冷藏儘管能降低溫度,卻常因濕度不足而導致產品脫水、變色。急速冷凍雖能長期保存,卻易造成組織破壞,影響口感與營養。此外,冷凍與解凍過程中的能耗和成本也是業界不得不考量的因素。 面對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