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與日本一樣,水產品一直是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然而近年消費者對魚的信任與購買意願逐漸下降。日本的統計顯示,自2002年起,人均魚介類消費量持續下滑,2006年甚至被肉類超越。研究者指出,烹調麻煩、飲食習慣轉變固然是原因,但更深層的問題可能來自「資訊不對稱」。

魚肉鮮度與脂肪度決定了風味與安全。然而,消費者在超市面對一盒盒包裝好的魚貨時,往往無法判斷其品質,只能憑外觀或價格選購。過去魚販與顧客面對面交流時,會告訴顧客「今天的推薦」或「適合的料理方式」,在無形中降低了資訊落差。但隨著銷售方式轉為超市內盒裝零售,消費者幾乎失去獲取品質資訊的管道,也因此逐漸形成「魚難選、容易踩雷」的印象,轉而偏好品質穩定的肉品。

這正是經濟學中「資訊不對稱」導致的市場萎縮。當買方無法判斷品質,只能假設「沒有說明=品質不好」,便會減少購買,進而讓優質產品也難以被合理定價。


日本研究:鮮度標示能改變消費行為

東京大學農學生命科學研究科阪井裕太郎副教授團隊,針對「鮮度」與「脂肪度」這兩個過去未被標示的屬性,進行一系列實驗,檢驗它們對消費者支付意願(WTP)的影響。

研究首先在東京23區的零售店,實際抽樣253尾竹筴魚,利用專用設備Fish Analyzer™ Pro測定鮮度與脂肪含量。接著設計了三種購買情境:

  • 完全沒有鮮度與脂肪資訊的商品
  • 標示鮮度與脂肪的「絕對值」
  • 以市場平均為基準,提供「偏差值」的相對標示

圖 以Fish Analyzer™ Pro測試鮮度與脂肪度的作業情形(來源:阪井裕太郎,2025)


研究團隊邀請約 1,200 名消費者參加調查,並以經濟學模型分析結果。

實驗結果顯示:

  1. 當消費者被告知「鮮度與脂肪可以被標示」時,對於未標示的魚,支付意願降低20~30%。換言之,「未標示」本身就是一種負面訊號。
  2. 若採用絕對值標示,最頂級的高鮮度魚可獲得超過 200日圓的溢價,但中低鮮度的魚反而被低估。
  3. 相較之下,偏差值標示(例如顯示一尾魚比市場平均鮮度高10分)能避免極端差異,讓更多商品獲得合理評價,提升市場效率。

2024年,研究團隊進一步零售業者 MaxValu 東海合作,實際在門市貼上「最高鮮度保證」標示並調高價格,結果銷售額提升約10%。


對於臺灣的提醒與靈感

對臺灣農產與生鮮業者、政策人員來說,這些研究帶來三點值得思考的參考:

1. 「未標示」也是一種行為訊號

許多時候,我們以為只要不標示,消費者就會「不知道」。但實驗顯示,一旦市場出現部分標示,未標示反而會被懷疑。當有些產品標示「安全檢驗合格」,消費者自然會懷疑沒標示的產品。

2. 標示形式會引導消費行為

標示絕對值雖然能凸顯頂級魚貨的價值,但會壓低大多數中低等魚貨的評價,可能造成產業兩極化。偏差值標示則能避免消費者過度高估或低估,對提升整體銷售更有利。

3. 技術成熟,關鍵在制度與應用

鮮度檢測設備已能非破壞、即時測量,並非遙不可及的技術問題。更重要的是如何將其制度化,例如:建立公信力的檢測與標示制度、提供產地與通路一致的品質資訊,採用簡潔易懂方式呈現,避免專業數字造成混淆。


讓「看得見」改變行為

對水產品產業來說,過去的銷售技巧是「如何把不同品質的魚混合賣出」。但這其實將風險轉嫁給消費者,長期下來反而削弱市場規模。日本的研究證明,「鮮度標示」不僅能提升銷售額,更能改變消費者行為與市場信任。

生鮮蔬菜進入超市後,消費者難以判斷採收至上架所經歷的時間與冷鏈品質。在包裝或標籤加入「採收至上架時間」(例如「36 小時內」)或「全程低溫 5℃ 保鮮」,或參考Green Beans的「鮮度+」標誌(參考第11期)的作法。將冷鏈管理轉換為「保鮮指數」,直接呈現給消費者。有助於增加信任,減少消費者對「放幾天就黃掉」的疑慮。

圖 Green Beans的「鮮度+」標誌,提供產品保鮮一週的保障(來源:Green Beans by AEON

善用檢測與標示制度,讓「鮮度」與「品質」透明化,不僅能讓消費者更安心,也能幫助產業獲得合理利潤,減少浪費,推動供應鏈升級。鮮度標示不只是資訊,同時也是驅動消費者行為的力量。


資料出處

阪井裕太郎(2023)。鮮度の“見える化”が水産業の未来を変える。

阪井裕太郎(2025)。鮮度や脂肪度を水産物に表示することの価値 ―情報効果とシグナル効果―。

マックスバリュ東海株式会社(2024)。水産物の鮮度表示実証実験の実施について ― 鮮度表示で魚食拡大を目指す ―。

Sakai, Y., Nomura, T., Tada, T., & Yagi, N. (2025).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labelling previously unlabelled attributes: a case study on freshness and fat content in seafood. Applied Economics. Published online: 29 Jul 2025.



如對於本文有任何建議,請聯繫
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 黃靖嵐研究員
E-MAIL: clhuang.tarm@gmail.com


訂閱冷鏈新聞雙週報: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