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冷鏈技術在蔬果加工領域的應用快速擴展,特別是在截切、冷凍、冷藏等方面。無論是在歐美還是日本市場,消費者對於便利性、健康性及永續性的高度需求,推動蔬果冷鏈加工技術的創新發展。


市場動能強勁,需求穩定成長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Spherical Insights 指出,2023年全球冷凍蔬果市場規模達 305 億美元,預計2033年將擴大至53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5.68%。這一趨勢主要受到即食(Ready-to-Eat)與即煮(Ready-to-Cook)產品需求的推動,並與消費者追求健康飲食及植物性飲食潮流緊密結合。

知名品牌Birds Eye推出多款即食冷凍蔬菜包,包含可直接微波的花椰菜飯與多種混合蔬菜組合,成功搶攻健康與便利兼顧的家庭廚房市場,反映出此趨勢的商機潛力。來源:Birds Eye

蔬果加工技術創新,延長保鮮期與擴大出口力

在B2B市場中,高壓處理(HPP)與真空包裝技術的普及,成為延長保鮮期限的關鍵,尤其在出口導向的冷鏈中發揮重要角色。以西班牙Freshline公司為例,其採用HPP技術生產冷藏果汁,產品保鮮期由一週延長至數月,大幅降低損耗,提升出口競爭力。近年在臺灣超商等通路,也愈來愈常看到HPP果汁。

而在日本,2023年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達55.96億美元,預計至2030年將成長至193.76億美元,智慧化與自動化的儲存與監控系統需求大增。像是日本物流商 Nichirei Logistics,即與AI公司合作,導入自動控溫倉儲與車隊動態管理系統,不僅提升了物流效率,也有效降低配送誤差與能耗。


即食產品與線上銷售成長快速

B2C端則以冷凍蔬菜為主力商品,在超市、大賣場仍具主導地位,但隨著後疫情時代來臨,消費者更加依賴電商平台進行食材採購。結合冷鏈宅配的冷凍蔬菜、冷凍果昔包等產品,成為家庭冷凍櫃常備品。

如Amazon Fresh與HelloFresh也積極投入冷凍即食食材組合,透過合作模式強化宅配即食市場布局,建立「線上訂購-冷鏈配送-家庭料理」的快速供應鏈系統。


莓果市場崛起,營養與便利兼顧

莓果(如草莓、藍莓、覆盆子)因富含抗氧化物質與營養價值,被廣泛應用於果昔、甜點、即食食品與天然色素來源。在B2B端提供穩定原料,在B2C端則成為家庭冷凍果昔的熱門選擇。

以美國Wyman’s公司為例,該公司多年來專注於野生藍莓的冷凍處理,運用 IQF(急速冷凍)技術保留果實形狀與營養,除了美國、加拿大市場,也持續擴大亞洲市場。比利時Ardo公司則將莓果作為IQF冷凍果昔組合的主要原料之一,與其他果物與葉菜類搭配開發多種配方,提供給歐洲連鎖超市與飯店餐飲端,並成功導入學校營養餐計畫,擴大市場應用場景。

來源:Ardo


日本便利商店導入果昔機:結合冷鏈、健康與體驗

為因應健康便利食品趨勢,日本7-Eleven自2021年起推動果昔機,至 2024年7月底已達成18,000臺。近年在臺灣也有超商業者小規模引進。果昔機具有下列特色:

  • 操作流程簡便:顧客取出冷凍水果杯,掃描條碼,將杯子放入機臺,70秒內完成現打果昔。
  • 設備來源:與富士電機共同開發,專為冷凍原料快速攪打設計。
  • 冷鏈應用:果昔原料採IQF技術冷凍保存,並透過IoT感測器即時監控冷凍狀況,確保品質穩定。

除了7-Eleven以外,其他業者也導入自助果昔機,主打多樣化口味與無添加選項,以吸引健康意識強的消費族群。
日本超商的果昔產品,本文作者拍攝


冷鏈技術持續革新,智慧與永續並進

總體而言,目前蔬果冷鏈市場呈現下列趨勢:

  • 個別快速冷凍(IQF):保留蔬果原貌與營養。
  • 智慧監控系統(IoT+AI):即時溫濕追蹤。
  • 自動倉儲與配送管理:降低人力成本。
  • 永續包裝技術:可回收、生物可分解材料。
過往難以冷凍的豆芽菜,也發展出可保留水分與口感的冷凍產品,本文作者拍攝

相對於冷鏈予人增加用電量的印象,近年業者也嘗試在符合風險管控前提下,測試減少碳排放與用電的不同方案。例如英國Morrisons超市調整冷凍溫度設定,將標準冷凍溫度從-18°C微幅提高至-15°C,結果發現不影響食品品質的前提下,可降低約3%的碳排放量,成為零售業邁向節能減碳的重要示範。

Morrisons此舉受到冷凍食物品牌Birds Eye的支持。Birds Eye隸屬「改為攝氏-15度企業聯盟」(Move to Minus 15℃ Coalition),聯盟成員包含物流業者、肉品業者等,經由Birds Eye母公司Nomad Foods的研究發現,把冷凍庫溫度調到攝氏-15度,可省電10%~11%,又不會明顯影響食物的安全、質地、風味、及營養價值。

冷鏈蔬果的日常轉型

對臺灣農業生產及加工者業者而言,此趨勢提供了明確的切入點。特別是在即食即煮蔬果產品、冷凍果昔原料包、小型智能販賣機、永續包裝設計等方面,具備中小規模也能參與的彈性。

果昔機與即食蔬果產品的推展,不僅帶動新興消費場景,也讓冷鏈技術與智慧物流在日常生活中發揮更大效益。當蔬果不再只是原料,而能變成一杯可即飲、營養、永續的產品,正是「鮮」機再造的最佳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