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產品供應鏈中,鮮度維持一直是農業生產者與冷鏈物流業者關注的重點。收穫後不久,蔬果容易因水分流失而脫水、枯萎,肉品和鮮魚在儲運過程中也可能因溫濕度不穩定而變質。這些問題不僅影響產品銷售價格,還可能導致退貨或浪費。

儲運過程中的品質問題大多來自於溫度與濕度控制不當。傳統冷藏儘管能降低溫度,卻常因濕度不足而導致產品脫水、變色。急速冷凍雖能長期保存,卻易造成組織破壞,影響口感與營養。此外,冷凍與解凍過程中的能耗和成本也是業界不得不考量的因素。

面對這些挑戰,市場上開始出現低溫高濕保鮮技術的應用嘗試。該技術透過穩定的低溫與高濕度環境,減少產品水分流失並抑制微生物生長,進而延長保鮮期。

低溫高濕技術的核心特色與長期保存原理

低溫高濕保鮮技術的概念來自於日本傳統的「雪下野菜」儲存法。農民過去會將蔬菜埋藏於積雪中,利用雪的穩定低溫與高濕度環境,減緩蔬菜水分流失並保持甜度與口感。這一傳統方法啟發了現代技術的研發,並由日本的研究機構與企業進行了科學驗證與技術開發。

該技術透過特定設備,在儲藏空間內維持約0°C的低溫與接近100%的濕度,創造有利於延長食材鮮度的環境。其保存原理結合穩定的溫濕度控制與食品內部水分管理,具體如下:

1.穩定溫濕控制

  • 低溫抑制腐敗與氧化:約0°C環境可減緩微生物繁殖及酵素活性,延緩產品腐敗與變色。
  • 高濕度防止水分流失:接近100%的濕度可保持蔬果與肉品表面濕潤,避免乾縮與口感劣化。
  • 防結露與霉菌生長:穩定的溫濕度可防止庫內結露,降低霉菌滋生風險。

2.利用冰融解能量達成穩定冷卻

該技術採用與冰融解時相同的潛熱能量原理來穩定庫內溫度。冰在融化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熱能,使溫度穩定維持在0°C左右,該系統利用這一特性來達成庫內溫度恆定,減少劇烈溫度變化對食品造成的影響。藉此達成:

  • 防止食材因溫度波動而產生膨脹與收縮現象。
  • 確保食材外表與內部溫度均衡,避免表面凍結而內部未達適宜溫度。

3.食品水分控制與冰結晶抑制機制

低溫高濕技術藉由下列機制,解決冷藏與冷凍過程中,水分結冰會形成冰晶,較大的冰晶會破壞細胞結構,導致食材解凍後出現水分流失,影響口感與營養等問題。

  • 均勻芯溫控制:透過穩定冷卻,使食品內外溫度均維持約0°C,減少冰晶生成機會。
  • 促進微細冰晶形成:在需要冷凍的情境下,技術可控制冰晶分布在細胞間隙中,避免大冰晶破壞細胞壁。
  • 減少解凍損失:冰晶微細有助於解凍後保持原有結構與水分含量,提升食材品質。

ZEROCO的驗證成果

低溫高濕保鮮技術的發展來自日本農業與食品流通領域的技術革新需求。以ZEROCO企業為例,其研發團隊由食品科學家、冷鏈工程專家與農業供應鏈研究人員組成。藉由與日本多家農協、物流企業及東京農業大學等研究機構合作,ZEROCO針對不同產品類型與儲存需求進行反覆測試與優化,使技術能應用於實務場景中。

導入低溫高濕保鮮技術後,不同產品類別皆顯示出保存期與品質維持上的改善效果。例如:
  • 萵苣、菠菜等葉菜類可將保存期由傳統冷藏下的5-7天延長至12-15天,顏色保持度與口感改善。
  • 草莓經低溫高濕技術處理後,保存期可延長至90天,無明顯腐敗或失水現象。

再者,與傳統急速冷凍設備相比,導入該技術後能耗降低約80%,有助於降低物流運營成本。


投資一定有風險 請先詳細評估是否符合需求

隨著消費市場對食品安全與品質要求提升,低溫高濕保鮮技術透過精密的溫濕度控制與水分管理,使農產品在儲運過程中維持高鮮度並延長保存期限。對於農業生產者來說,該技術能帶來更大的市場彈性與經濟效益;對冷鏈物流業者而言,則可幫助降低損耗、提升服務品質。

儘管低溫高濕技術具備多項優點,但在實際應用時仍應注意以下幾點:
  • 初期設備成本與維護負擔:設備投資額較高,適用於有穩定出貨量的農業合作社或大型物流企業。
  • 操作與管理需專業知識:操作人員須接受培訓以確保溫濕度設置正確,避免因操作不當影響保鮮效果。
  • 產品適用性差異:不同作物與食品有不同最佳儲存參數,使用前需反覆進行試驗與參數調整。
  • 設備維護與電力穩定性需求:長時間使用需定期檢修,並建議配置備用電源以應對突發停電。

由於提出類似技術的企業逐漸增加,導入前仍須充分考量設備成本、操作能力與產品適用性,以確保技術發揮應有成效。



出處

鮮度保持技術ZEROCOから考える世界への⽇本⾷産品輸出の可能性

ZEROCO社、北海道・千歳市での大型鮮度保持技術の実証実験を開始

鮮度保持技術「ZEROCO」、冷蔵でも冷凍でもない食品の在庫管理で新バリューチェーン構築へ

ZEROCO

 

備註:本篇內容僅作為產業資訊參考,請評估是否符合需求,不代表推薦使用


訂閱冷鏈新聞雙週報: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