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雲南省の「生花工場」を支える科学技術

在花卉產業中,「選別」與「分級」指對收穫的花朵進行品質篩選和等級分類。以切花為例,生產者會根據花莖長度、花苞大小、開花程度、重量和外觀缺陷等指標,將花朵分為不同等級。在傳統作業模式下,花卉的分級與包裝極度依賴人工。根據產業估算,這類作業通常占據整體勞動成本的四成以上。隨著人力資源日益短缺,加上年輕世代從農意願低,花卉業者正面臨「人難找、工難留、成本高」的三重挑戰。

此外,由於人工分級標準不一、操作熟練度差異大,易造成品質不穩、規格不一致的問題,進而影響產品定價、客戶滿意度與整體品牌信任。對中小規模為主的臺灣花卉業者而言,若無法有效掌握品質穩定度,將難以在外銷與高價市場中建立競爭優勢。因此,導入高效率、高精準度的智慧分級技術,將是花卉產業升級不可或缺的一環。

AI與自動化技術的應用趨勢

近年來,AI視覺辨識、自動化機械與物聯網技術的進步,讓花卉產業得以導入智慧分級方案,並取得顯著成效。

在花卉自動化最為先進的荷蘭,以Bercomex公司的Rosematic系統為例,每小時處理量高達9,000枝玫瑰,內建四台攝影機(兩台彩色與兩台紅外線),可準確量測花苞的高度、長度、厚度與顏色。4More Technology所開發的IRISS Roses系統,則利用3D視覺技術精準量測玫瑰的寬度、高度、成熟度與顏色,同時分析花莖的長度與彎曲程度。

Bercomex Furora Rosa processing roses at Dümmen Orange

再者,以日本為例,已應用於菊花、龍膽花等不同花卉。例如秋田縣則導入菊花修整分級設備,僅需一人將菊花逐枝放入機器,設備即可自動完成剪切至適當長度、去除多餘葉片,再依重量將花分類​。當同一規格累計滿10枝時,機械手臂會把花移送到綁束裝置,將10枝綁成一束後,按等級分置不同區位​。導入該設備後,原本需由多人手工挑揀綁束的作業大為簡化,作業時間和所需人力均明顯減少。此外,根據長崎縣的推廣資料顯示,導入切花自動選別設備可減少約85%的選花分級勞動力。


【秋田県スマート農業】キクの選別・調製は機械におまかせ!


出荷をより効率的に!リンドウの全自動選花機を国内初導入

另外,以中國雲南的玫瑰基地為例,其已導入AI影像分析系統,透過攝影機拍攝花朵圖像,進一步分析花朵尺寸、顏色、開放程度及新鮮度,並以深度學習模型進行即時分級,準確率可達95%以上。該系統每小時可處理約8,000枝玫瑰,只需四名工作人員監控,顯著降低人力依賴與作業成本。


flower sorting and package process in china rose world base

(2016年採用荷蘭Bercomex的玫瑰分級設備,2022年導入中國自主研發的Focusight FS-ROSE智能分級設備)

臺灣產業現況與導入挑戰

儘管國際應用成果顯著,臺灣切花產業迄今仍未全面導入自動分級設備。其主因包括:建置成本高、花卉品種繁多、產量規模相對較小、設備與技術維修困難與操作門檻高。

再者,AI模型需針對不同花種進行客製化訓練,並非一套模型可通用於所有品項。這對以多樣化品種、精緻農業為特色的臺灣產業而言,更增加了導入的複雜度與風險。

目前多數業者仰賴資深員工的經驗進行分級,雖具一定靈活性與低成本優勢,但長遠而言,若能導入智慧自動化分級設備,更有助於強化品質管理、穩定客戶信任,並提升市場價值,為花卉產業注入可觀的轉型動能。

臺灣發展的可能路徑

考量到建置成本與營運風險,可評估採取漸進式導入策略,例如:
  • 從單一花種試點導入
  • 以區域型共用設備或產地共同分級場推動
  • 結合政府補助與人才培訓方案
  • 導入半自動化設備

此外,未來配合冷鏈物流、自動包裝、智慧追蹤等系統整合,打造完整的智慧花卉供應鏈,有助於提高效率與品質,與銜接國內外市場與電商通路。


導入建議與風險提醒

在實務面上,智慧分級系統初期投資門檻不低,業者需評估每日處理量與設備效益的平衡點。設備需定期維護保養,且操作與模型訓練需仰賴具備專業背景的人才,這些都是導入前不可忽視的準備工作。

邁向智慧花卉產業的新時代

智慧分級技術正逐步成為全球花卉產業的新標準。透過科技導入與策略性規劃,臺灣花卉產業不僅能降低勞力負擔,穩定產品品質,更有機會拓展高價值市場,邁向兼具效率與競爭力的智慧農業時代。


出處

秋田県農林水産情報「花きスマート農業技術実証」
出荷をより効率的に!リンドウの全自動選花機を国内初導入 岡山・新見市
長崎県花卉省力化事例

備註:本篇內容僅作為產業資訊參考,請評估是否符合需求,不代表推薦使用


訂閱冷鏈新聞雙週報: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