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資訊|批發市場轉型關鍵期!從日本物流2024年問題看見農產品流通的下一步
![]() |
豐洲市場,來源:Arne Müseler / www.arne-mueseler.com, CC BY-SA 3.0 de |
伴隨日本進入少子超高齡社會,勞動力短缺問題加劇,加上自2024年起正式實施的卡車司機工時上限法規(俗稱「物流2024年問題」),日本批發市場與整體農產品物流體系面臨劇烈轉變。本文聚焦這場變革如何衝擊生鮮物流現場,並藉此提供臺灣農業生產與物流體系轉型的參考方向。
勞動新制上路,長距離物流面臨瓶頸
根據最新規定,卡車司機的時間外工作不得超過年960小時,並需確保每日13小時內的工作時間與8小時的連續休息時間。這些制度雖提升勞動保障,卻對於長距離配送為主的生鮮物流造成顯著衝擊。
試算顯示,若不及時進行物流效率化與調度創新,日本整體輸送能力將在2030年短缺34%,其中以遠距離輸送為主的農產品最為嚴重。北海道、九州等主要產地與首都圈的連結將變得更加困難,形成「送不到市場」的新常態。
市場營運陷入壓力,流通結構待轉型
批發市場作為日本農產品定價與集散的核心設施,在此變局中同樣面臨考驗。一方面,司機反映批發市場普遍存在「等待時間長」、「卸貨空間擁擠」、「作業標準不一」等問題,造成物流效率低落。另一方面,隨著大型零售商壓低進價、出貨者直接定價、相對交易取代競價,市場作為價格中樞的功能正被削弱。
目前,全國六成以上的批發市場處於營運赤字,加上市場流通比例下降、外部契約交易增加,已顯示傳統市場制度難以因應現代流通需求。
數位轉型成焦點,提升效率成當務之急
面對結構性挑戰,日本地方政府與批發市場積極導入數位技術(物流DX)作為解方。例如秋田縣推動以數據為基礎的物流試驗,整合出貨時間、路線規劃、倉儲作業資訊,優化整體調度與人力配置。
此外,大田市場與橫濱市場引進「卸貨預約系統」,讓司機可事先預定卸貨時間,避免排隊等待,場內作業也能依此規劃人力與空間,提升整體流通效率。這些嘗試不僅提升勞動效率,也為未來「無人化」、「自動化」物流鋪路。
![]() |
大田市場,來源:https://www.o-2.jp/zh-TW/feature/202408_03_ootashijyo/ |
「中繼基地+多元運具」組合解物流瓶頸
為解決長距離運輸難題,部分業者嘗試設置中繼基地(Stock Point),配合鐵路與船舶等替代運具實現「模式轉變」(Modal Shift)。以北九州青果為例,其設置物流中繼點並整合鐵道運輸,有助於降低貨車司機人力限制,在節能與效率間取得平衡,並可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物流風險。
再者,由於船舶和鐵路排放的二氧化碳分別僅為卡車的20%和10%,如味之素( Ajinomoto)等企業積極利用鐵路和船舶達成減少碳排放。同時,由於輪船和火車有固定的出發時間,比公路運輸速度慢且靈活性差,味之素與其他食品公司合作建立食品物流智能網絡公司(F-LINE),綜合天氣、路況等資訊,制定運輸計劃並安排卡車和船舶運輸方案。
這種「設施硬體+營運軟體」的新型物流結構,逐步改寫對長距離物流的依賴,也為市場重新定位創造契機。
![]() |
2022年味之素推出了雙鉸接式車輛,來源:https://reurl.cc/NYe2N6 |
食安、出口與永續:新市場的三大挑戰
除物流議題外,批發市場還需同步因應日本HACCP義務化、出口量目標提升與循環經濟等新興需求。食品衛生法規強化下,市場業者需導入品質與衛生管理系統(如ISO、FSSC),以取得零售商與國際市場的信任。另一方面,日本政府設定2025年農產食品出口達2兆日圓的目標,各市場亦積極建構出口導向的冷鏈與處理設施。再加上消費者對「環境友善」的期待提高,批發市場若能落實減碳、減塑與減廢政策,將更具未來競爭力。
對臺灣的啟示:提早轉型,強化競爭力
日本市場的變革正揭示批發市場「非改不可」的結構性挑戰。在少子化與物流勞動力不足已開始影響臺灣的當下,已朝向下列方向發展:- 冷鏈設施與物流體系的彈性調整能力。
- 批發市場導入數位管理與預約物流方面。
- 強化出口導向的產品分級、衛生標準與包裝設計能力。
此外,也可借鏡日本導入中繼基地與多元運具的作法,提升產地到市場之間的銜接效率,並透過大數據掌握出貨節奏與消費脈動,讓臺灣的農產物流鏈更具抗風險能力與成長潛力。
小結:市場重構的起點,從物流開始
日本批發市場正在經歷「物流瓶頸-市場壓力-數位轉型-出口永續」的連鎖重構期。此波轉型雖伴隨巨大挑戰,卻也是重塑市場定位、提升農產附加價值的關鍵契機。臺灣若能在此時參考日本經驗,結合在地實情積極規劃對應策略,將有望在未來農產品供應鏈重構中,搶得先機、創造新價值。資料出處
Modal Shift:一種靈活的物流解決方案,可緩解卡車司機短缺的問題,同時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如對於本文有任何建議,請聯繫
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 黃靖嵐研究員
E-MAIL: clhuang.tarm@gmail.com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