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課程|即食蔬果如何好吃又安心?關鍵在截切加工場的標準化流程

當你打開一盒看似簡單的即食沙拉或「方便煮」蔬菜,你是否曾經想過,這些截切蔬果在進入包裝盒之前,經歷多少環節的把關與處理?從農場採收到超市貨架,每一葉蔬菜、每一塊水果,都必須通過一套完整的流程,才能達到「即食」或「即烹」的安全標準。 本集專家速講堂,邀請財團法人台灣優良農產品發展協會楊聰賢副執行長主講,從截切蔬果加工場的設施規劃、品質控管與人員衛生管理等方面,帶你了解從田間到截切產品之間,每一道關鍵操作如何決定食材的安全與品質。 ▶ 點擊連結觀看完整課…

🎓數位課程|營養午餐安全的第一關:農產品品質管理

每天進入學校中央廚房的蔬菜、水果,從田間採收到上餐桌,究竟經過多少層的把關?當我們談論營養午餐的食品安全,不應停留在「有沒有檢驗報告」的表面問題,而是要回到源頭去檢視:這些農產品從哪裡來?由誰供應?如何驗收?又如何因應可能出現的品質變化? 本集數位課程邀請到統鮮美食股份有限公司的劉小菁協理,以多年團膳實務經驗,深入講解營養午餐中農產品的品質控管關鍵。從合約規範到供應商管理、原料驗收到常見現場問題,讓你瞭解那些在每日午餐背後的品質挑戰。 ▶ 點擊連結觀…

📖產業資訊|鮮度決勝負:冷鏈如何支持蔬果產業,以日本Salad Cosmo為例

出處: 1週間鮮度保証「鮮度+」もやし登場!驚きの鮮度とおいしさのヒミツを現地取材【サラダコスモ】 鮮度就是競爭力 在全球農產品市場中,蔬果的「鮮度」往往決定產品競爭力。尤其是芽菜與截切蔬菜等即食產品,一旦失去低溫保護,品質即會在數小時內迅速下降。這類高度依賴保鮮技術的產業,最能凸顯冷鏈的重要性。本文將介紹Salad Cosmo Co., Ltd.如何從地方小豆芽店發展為全國性食品企業,其產品遍及日本各地的生協、超市、藥妝店與餐飲業,年營業額超過26…

🎓數位課程|了解採後生理基本概念,打好保鮮基礎

新鮮剛採收的蔬果,其實仍是有生命的,在採收後依然持續進行呼吸、蒸散、後熟等生理活動。這些活動若未妥善管理,很容易在運銷、貯藏、販售過程中導致產品快速劣變、失水或腐爛。 本集數位課程由前國立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副教授王自存博士講授,帶你瞭解採後處理的核心知識,深入理解呼吸、蒸散與後熟等關鍵生理現象,以及乙烯在其中扮演的調控角色,並認識各種環境逆境如何影響蔬果品質,作為你設計保鮮策略的專業基礎。 ▶ 點擊連結觀看完整課程 ◆ 課程精華搶先看 採後生理為…

🎓Podcast|降溫不只靠冰!一次掌握水冷的關鍵技巧

當產地直送成為常態、鮮食蔬菜進軍超市與餐飲市場,從採收到上架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精準控溫。在這樣的供應鏈中,「水冷」不只是降溫工具,更是蔬果保鮮流程的關鍵環節。特別是針對葉菜、根莖類等高水分作物,水冷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均勻降溫,大幅降低呼吸作用與耗損風險。 本集《Cold Chain, Cool農業》再次邀請到冷鏈設備專家李允中教授,講解水冷的科學基礎與實務技術,從設備形式、水質管理、乾燥處理,到各種作物的應用選擇。一起拆解水冷在產地處理與流通環節的實…

📖產業資訊|鮮度標示可以改變行為——以日本水產品鮮度標示實驗為例

在臺灣與日本一樣,水產品一直是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然而近年消費者對魚的信任與購買意願逐漸下降。日本的統計顯示,自2002年起,人均魚介類消費量持續下滑,2006年甚至被肉類超越。研究者指出,烹調麻煩、飲食習慣轉變固然是原因,但更深層的問題可能來自「資訊不對稱」。 魚肉鮮度與脂肪度決定了風味與安全。然而,消費者在超市面對一盒盒包裝好的魚貨時,往往無法判斷其品質,只能憑外觀或價格選購。過去魚販與顧客面對面交流時,會告訴顧客「今天的推薦」或「適合的料理方式」…

💡產業案例|展開新鮮每一天:展鮮農產打造牛番茄冷鏈價值新模式

從契作輔導、履歷管理、分級包裝,到冷鏈加工與自有品牌推展,展鮮農產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企業化思維,整合60公頃以上契作面積、百位以上農戶,每年穩定供應8,000公噸牛番茄,是臺灣牛番茄最大的契作及供應商,供應連鎖速食業者、超市與新興外銷市場,是國內具備產地整合與冷鏈加工能力的農企業。 農業四代的鮮明承諾,從田間走上品牌之路 「展鮮這個名字,是爸爸名字裡的『展』,加上我們每天現採現送的番茄特色,才取了這個『鮮』字。」鍾宇軒總經理娓娓道來品牌命名背後的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