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產品的價值不僅來自栽培過程,更取決於從採收、分級、包裝到運輸等整個生產流程的全面管理,每一個環節的細節都會影響最終的產品品質。

本次課程特別邀請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系林慧玲教授,帶領大家全面認識採後處理技術——從成熟判斷、預冷保鮮到貯藏管理,一步步揭開維持品質與延長壽命的祕訣,讓你看懂「鮮度」背後的科學。

點擊連結觀看完整課程


◆ 課程精華搶先看

園藝成熟度:決定採收時機的關鍵

生理成熟度指的是,植物自小苗生長到生殖生長的整個生活史。採收時機需衡量的則為「園藝成熟度」,是以利用為目的判別是否採收。

每種作物的園藝成熟度有所差別,如香蕉在綠熟期(七分熟、八分熟)採收後,經催熟處理可達最佳風味;而柑橘與葡萄則在成熟後即可食用。林教授指出,根據運銷距離、氣候與市場因素會調整採收熟度,短距內銷可採高熟果,遠距出口則需提前採收,以確保品質穩定、耐運又保鮮。


採後流程六步驟:清洗、修整、選別、分級、包裝與運輸

採收後的處理是品質管理的起點,通常包含六個步驟:清洗、修整、選別、分級、包裝與運輸。

不同作物在各步驟中需注意的重點有所不同。例如,根菜類因附著大量泥土,清洗時宜以流水大量沖洗;而香蕉在修整時則需分把並去除花萼。

在運輸前的包裝流程,不僅能保護產品、減少失水與病蟲害感染,同時也能提升外觀美感、增加消費者購買意願。此外,包裝亦是建立品牌識別與展現品質保證的重要途徑。



預冷:穩定品質與延長鮮度的關鍵技術

溫度是影響產品劣變的最大因素。因此,預冷能夠迅速帶走田間熱及產品呼吸熱,降低呼吸速率與乙烯生成,延緩老化與腐敗。

預冷的好處在於能同時提升鮮度與經濟效益。透過快速降溫,不僅能抑制微生物繁殖、減少失水與重量損失,還能延長櫥架壽命、降低損耗成本。正確的預冷作業更能讓後續的冷藏、運輸與銷售維持在穩定的品質狀態,是貫穿整條冷鏈的關鍵。

課程介紹五種主要預冷法:

  • 室內風冷:操作方便、降溫速度較慢。
  • 強制風冷(壓差風冷):利用壓差加速冷卻,常用於葡萄、草莓、花椰菜與切花等。
  • 冰水預冷:以浸泡或沖淋方式快速降溫,適合葉菜與綠竹筍等。
  • 碎冰預冷:與碎冰混裝於箱內降溫並維持濕度,如青花菜、青蔥及甜玉米等。
  • 真空預冷:利用汽化帶走熱量的原理,降溫快速且均勻,最常用於結球性葉菜。



儲藏管理:控制溫濕度與氣體,鎖住產品鮮度

溫度控制關係到貯藏品質與壽命,了解園產品最低溫忍受程度、最適貯藏溫度範圍,良好的溫度控制可降低呼吸及代謝效率,並抑制後熟酵素活性。濕度控制則會影響產品的失水,因此在貯藏環境需要提高相對溼度,來減少園產品的失水。

進一步,空氣中組成氣體的控制也很重要,藉由降低氧氣或提高二氧化碳來抑制生理或代謝反應,如氣調貯藏(CA, Controlled Atmosphere)與氣變貯藏(MA, Modified Atmosphere)。每種水果需要的氣調條件不同,以芒果為例,在氧氣5-7%、二氧化碳5-10%的環境下能延長櫥架壽命,而鳳梨適當的氣調條件則為氧氣2-5%、二氧化碳5-10%。



◆ 這門課程適合誰?

  • 想全面掌握採後處理與保鮮技術的農友
  • 從事集貨、包裝與運銷的農企業與合作社
  • 冷鏈物流、系統整合與設備設計業者

採後處理看似技術性的流程,其實是確保園產品「價值不流失」的重要一環。從採收到儲藏,每一步都是科學與細節的結合。只要掌握正確的技術與條件,不論是內銷市場或外銷通路,都能提昇產品的風味與外觀。

現在就點擊課程連結,學習超市品質控管的實務技巧!



訂閱冷鏈新聞雙週報: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