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冷是農產品冷鏈的第一道關鍵程序,而其中最常見、最具彈性的方式,就是「室冷(Room Cooling)」。許多人誤以為只要把蔬果放進冷藏庫,就能完成預冷。但其實,要做好室冷,需要考慮設備風量、空氣流通、包裝容器、堆疊方式等多種條件。

本集《Cold Chain, Cool 農業》邀請國立臺灣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李允中教授(退休),深入說明室冷的運作邏輯與設備配置,幫助我們理解如何讓「最簡單的方式」發揮最大功效。

🎧 馬上收聽本集 Podcast!


◆ 本集內容搶先看

室冷不是冷藏,是快速降溫!

室冷的目的是在短時間內迅速移除產品田間餘熱,與一般冷藏的長期保鮮不同。因此室冷所使用的冷藏庫,必須具備較高的製冷能力與強風循環系統,並妥善規劃氣流動線。

有效氣流=預冷成功關鍵

觀察各區溫度變化是確認氣流是否均勻的實務方法。若庫內氣流不暢,將導致部分蔬果降溫不良,影響整體品質。堆疊時應與牆面保持10公分距離,每層之間也應留5公分以上的通風道。

三種常見室冷設計模式

  • 獨立式室冷庫:降溫效率高,但閒置成本也高
  • 冷藏庫內劃設室冷區:以塑膠簾或隔熱布區隔,可靈活調整
  • 兼具預冷與冷藏功能的冷藏庫:進貨後先高風速預冷,預冷完成再轉為儲藏模式

選對容器與堆疊方式,提升降溫效率

  • 最理想容器為多孔塑膠格子籃或金屬籃,通風佳且不易變形
  • 紙箱若需使用,建議開孔面積達5%以上,並具防潮強化處理
  • 使用棧板堆疊可形成「回風通道」,避免底層溫度上升

冷卻與濕度雙重管理

  • 預冷階段建議冷風風速達2 m/s,設備冷卻能力需以24小時內完成預冷為標準設計
  • 因強風易導致水分蒸散,可加裝霧化噴頭提升空氣濕度,降低失水風險

◆ 這門課程適合誰?

  • 農業生產者與青農:學習如何有效設置與使用冷藏庫進行預冷,掌握從容器選擇、堆疊方式到濕度控制的細節管理,全面提升採後保鮮效率與品質穩定性
  • 集貨包裝場與處理場經營者:了解不同室冷設計方式的利弊,從空間規劃、氣流分布到作業流程優化,打造更高效、更科學的預冷環境與操作模式

每一朵花的美,都值得被好好對待。不讓它在還沒綻放時就枯萎,也不讓它在途中失色。本課程帶你揭開切花從採收到出貨、從冷鏈設計到藥劑應用的每一個細節,理解延長花朵壽命背後的保鮮邏輯與科學實證。

🎧 還沒收聽的朋友,歡迎點擊收聽本集節目

訂閱冷鏈新聞雙週報: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