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集貨與生鮮包裝處理場的關鍵流程與升級技術
農產品在採收後去哪裡?不是冷藏車,也不是超市,而是「集貨與生鮮包裝處理場」。這個場域就像冷鏈體系的起跑點,關係到蔬果是否乾淨、漂亮、耐儲存,甚至能不能成功外銷。
不過你知道嗎?處理場不只是「洗一洗、包一包」而已,它還牽涉到選別、分級、保鮮與催熟,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科學與技術的支撐。
在本集《Cold Chain, Cool 農業》Podcast,邀請到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園生產系的梁佑慎老師,帶大家從實務角度剖析處理場的設備應用與作業要點,並探討如何針對不同作物與市場需求,進行適當的分級、保鮮與催熟處理。
◆本集內容搶先看
整理與清潔:不是每種蔬果都能用水洗!
田間採收的蔬果常帶有泥土、蟲體與枯葉,因此需先清潔與修整,並依作物特性選擇合適設備。輪軸刷式、滾筒式、超音波與空壓機清洗各有用途,還需搭配抑菌處理。部分蔬果如鳳梨釋迦則需用乾刷與風扇去除髒污。
- 輪軸刷式清洗機:適合胡蘿蔔、蘿蔔等根菜類,清洗效率高達每小時1,500至3,000公斤
- 滾筒式清洗機:透過蔬果間互相滾動摩擦進行清洗,適用形狀較規則的品項
- 超聲波清洗裝置:特別適用於葉菜類,有效去除凹陷處污垢
- 空壓機搭配乾刷清理:像鳳梨釋迦這類表皮凹凸不平、不能碰水的作物,則採用空壓風噴與毛刷配合清除雜質
此外,可依需求搭配臭氧或次氯酸抑菌處理,進一步提升衛生安全。
選別與分級:從人工到智慧技術的進化
傳統人工選別依靠人眼辨識病蟲害、成熟度與外觀缺陷,雖靈活但效率有限。越來越多業者導入智慧設備與技術協助判斷果實成熟度與病蟲害。
- 影像辨識系統:透過CCD攝影機與AI辨識技術判斷色澤、病斑與形狀異常
- 超音波/聲波技術:可判斷果肉內部結構,應用於鳳梨鼓聲果判定
- 光譜分析儀:以光波分析糖度與成熟度,應用於苦瓜、番茄等外銷品項
- 機械分級:有重量、尺寸與圖像三種方式,協助農產品達成標準化,提升市場價值
外銷流程大揭密:鳳梨的五道處理流程
以鳳梨為例,處理流程精密且講究,每一步都對出口品質與保存壽命至關重要。
- 選別:「鼓聲果」適合出口,「肉聲果」則供應內銷
- 清潔:利用高壓水去除介殼蟲與其他病蟲害,日本市場還需配合薰蒸
- 分級:依重量(例如1至1.5公斤)分箱
- 包裝:出口多採「躺裝」,內銷偏好「立裝」
- 預冷:將鳳梨降溫至15°C,以穩定品溫、延長保鮮期,全流程須於3至5小時內完成,以防止產品因呼吸作用升溫導致品質劣化
◆本集適合哪些人收聽
- 農業生產者與青農:掌握提升蔬果品質、減少耗損的關鍵因素,了解清洗、分級、催熟等處理細節,打造更具競爭力的農產品
- 集貨與生鮮包裝處理場經營者:學習不同蔬果對應的清潔與包裝技術,優化處理流程、提升作業效率與產品品質管理
- 農產物流與外銷業者:瞭解外銷品的處理標準與預冷要求,確保品溫穩定與外銷品質達標
從田間到餐桌,蔬果品質的每一道把關都藏在看似樸實的處理場裡。無論是清潔、選別、分級還是催熟,每一個細節都影響著產品的新鮮度、市場價值與消費者的信任。
本集Podcast帶你從現場作業角度重新認識處理場,以及各式設備與操作方式。隨著消費者對品質與食品安全的高標準需求,讓我們一起用科學與技術,打造更智慧、更高效、更有韌性的農業後端處理體系!
訂閱冷鏈新聞雙週報:連結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