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截切包裝場的運作與市場機會
蔬果經過採收後,如何透過截切加工,讓產品更符合市場需求?截切包裝場不僅能提升產品附加價值,更是進入即食蔬果市場的關鍵。
在本集《Cold Chain, Cool 農業》Podcast,我們邀請台灣優良農產品發展協會副執行長楊聰賢,深入解析截切包裝場的定義、作業流程、設備選擇、低溫管理及食品安全,讓農業生產者與加工業者掌握產業最新趨勢。
點擊收聽本集 Podcast:連結
◆ 本集內容搶先看
什麼是截切?為什麼重要?
截切不同於一般的前處理,除了去除外葉或根部,還包括清洗、切割與包裝,確保蔬果符合即食需求。例如:
- 去蒂小番茄,適合即食與便利包裝
- 切段葡萄,方便分裝、避免過量取用
- 即食生菜,免洗免切,直接供應給超市與餐飲業
截切包裝場的標準作業流程
為確保產品品質與食品安全,截切包裝場需經過七大步驟:
- 原料集貨:確認原料品質並進行分類
- 前處理:去除外葉、根部及雜質
- 預洗:初步清洗,去除泥沙與細菌
- 截切:依市場規格切割成適當大小
- 水洗:去除切割時產生的組織液,維持口感
- 瀝乾:避免多餘水分影響產品保存
- 包裝:密封保存,確保產品鮮度
低溫環境至關重要,整個加工過程應維持在7°C以下,避免產品變質。不同用途的產品,食品安全標準不同,如供應學校午餐的截切蔬菜,安全要求與生菜沙拉產品有所不同。
- 低溫控制:整個場域需維持低溫,清洗用水建議使用冰水
- 設備選擇:依產能需求選擇適合的截切機,如輪刀機(大量處理)或滾輪機(少量多樣化)
- 清洗方式:可採用連續式水洗或批次翻滾式清洗,確保食品安全
- 場域分區明確:應區隔原料區、前處理區、截切區、清洗區、包裝區,避免交叉污染
0 留言